清明節   2020-04-03 14:22:43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無花無酒過清明 興味蕭然似野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帝里重清明 人心自愁思 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游,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后世影響深遠 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于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異。清明祭祖,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拜清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 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后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