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決理論抽象難題,引入案例很關鍵
在大學的經濟學原理課程學習中,微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而經濟學原理包含眾多抽象概念,例如供求關系、邊際效用、機會成本等等。要是僅僅只是對這些理論進行講解,學生們往往會聽得一頭霧水,感覺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其中的內涵。所以在設計微課時,一定要找到讓理論易于理解的方法,而結合案例進行講解就是很好的方式。
二、以供求關系為例,看理論與案例融合
先來說說供求關系。在微課里,我們會先把供求關系的理論闡釋清楚,即供給是生產者愿意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數量,需求是消費者愿意并有能力購買的商品數量。接著引入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就像在炎熱的夏天,西瓜大量成熟上市,市場上西瓜的供給量大幅增加。此時,賣西瓜的商家增多,彼此間競爭激烈。為了把西瓜順利賣出去,一些商家會降低價格。消費者看到西瓜價格降低,購買的意愿增強,需求也就隨之增加了。通過這樣生動的案例,學生們可以清晰地理解供求關系中供給、需求和價格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三、借助吃面包實例,理解邊際效用概念
再談談邊際效用。從理論層面來講,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增加一單位商品消費時所獲得的額外滿足程度。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抽象概念,在微課里可以用吃面包的例子來說明。當一個人饑腸轆轆時,吃下第一個面包會覺得格外美味,獲得的滿足程度很高,這時邊際效用較大。當他吃第二個面包時,滿足感不如第一個面包那么強烈,邊際效用有所降低。等到吃第三個、第四個面包時,可能已經飽腹甚至產生不想再吃的感覺,此時邊際效用可能變為零甚至負數。這樣將理論與具體案例相結合,學生對邊際效用的理解就會更加直觀、深刻。
四、用空閑時間選擇,詮釋機會成本含義
機會成本也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為了獲取某種東西而不得不放棄的另外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舉個例子,一名學生擁有兩個小時的空閑時間,他可以選擇用來學習經濟學,也能夠選擇用來玩游戲。倘若他選擇了玩游戲,那么他放棄的通過學習經濟學可能實現的知識增長和成績提升,就是他玩游戲所付出的機會成本。借助這個例子,學生能夠更清晰地把握機會成本的內涵。
五、理論與案例緊密穿插,優化微課設計
在設計大學經濟學原理微課時,要多挖掘像上述這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案例,將理論知識與案例講解相互穿插。讓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案例了解這些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這樣設計出的微課,能助力學生更輕松地掌握經濟學原理,還能提升他們對經濟學這門學科的興趣。
總的來講,在大學經濟學原理微課設計思路中,理論與案例的緊密結合是極為有效的方式,能夠顯著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