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緊扣生活選內容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意義重大。而科學實驗微課作為重要助力方式,其設計思路值得深入探討。小學階段的孩子好奇心滿滿,對周遭事物充滿探索欲望。因此,科學實驗微課時內容的選擇需貼近他們的生活,以便激發濃厚興趣。就拿簡單的植物生長觀察實驗來說,孩子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植物,對植物生長變化本就懷有好奇。以植物生長為主題設計微課,能讓他們更系統地觀察植物從種子發芽到茁壯成長的全過程,從而調動起探索的積極性。
2、巧設懸念引關注
微課的開頭部分不能過于生硬直接地闡述實驗內容。巧妙設置小懸念或者拋出有趣的問題,是吸引孩子們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比如在講解物體沉浮實驗時,先向孩子們展示一些常見的物品,像小木塊、石頭、塑料玩具等,然后詢問他們這些東西放入水中會是怎樣的狀態,究竟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呢?如此一來,便能成功勾起孩子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更有興趣繼續觀看微課內容,探尋答案。
3、詳細清晰講步驟
在設計實驗步驟的講解環節時,務必做到詳細且清晰。但這并非僅僅是步驟的簡單羅列,而是要將每個步驟的目的及原因闡釋清楚。以溶解實驗為例,放入多少量的水、多少量的溶質才是合適的,為何要這樣設定用量,都需要為孩子們解釋明白。同時,借助簡單的動畫或者直觀的實物演示來輔助講解,能夠讓孩子們更直觀地了解實驗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4、拓展提問促思考
為了切實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在微課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完成之后,適時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十分必要。比如在完成電路連接實驗后,向孩子們提問:如果改變電池的數量或者燈泡的個數,整個電路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引導孩子們去深入思考、大膽嘗試,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合理的假設,從而有效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5、合理把控時與長
考慮到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存在一定限度,微課的時長不宜過長。一般來說,將時間控制在 10 分鐘左右較為適宜。在這有限的 10 分鐘內,要突出重點內容,保證內容緊湊,避免拖沓冗長。而且講解的語言表達要通俗易懂,使用孩子們易于理解的詞匯和方式進行闡述,讓他們能夠輕松跟上節奏,吸收知識。
6、增添互動強參與
此外,在微課里增添一些互動環節也至關重要。可以精心設置一些小問題,讓孩子們暫停視頻進行思考并嘗試回答,隨后再繼續播放查看答案是否正確。同時,鼓勵孩子們在課后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并將實驗的過程和最終結果以各種方式分享出來。通過這些互動,增強孩子們的參與感,讓他們真正融入到科學實驗的學習之中。
小學科學實驗微課的設計,需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通過合理的內容選擇、巧妙的開頭設計、清晰的步驟講解、有效的拓展提問、恰當的時長把控以及豐富的互動環節等,打造出優質的微課。讓孩子們在觀看微課時,既能收獲科學知識,又能培養創新思維,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希望這樣的微課設計思路,能助力小學科學實驗微課發揮出更大的價值,讓孩子們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