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動畫時,不少人一開始就想畫復雜動作,結果畫面僵硬沒生氣。其實問題出在沒掌握底層邏輯,今天就聊聊動畫里那些得吃透的基本原理,幫你避開新手常踩的坑。

搞懂動畫第一步!動畫基本原理有哪些?收藏備用圖片

1、讓畫面“站得住”的秘密

畫角色走路,腳剛抬起來身體就跟著前傾?這會顯得假。真實運動里,動作有先后順序,比如人往前邁步,總是腳先動,接著胯部轉動,最后肩膀才跟上。這種“跟隨動作”原理,能讓畫面有層次,就像甩鞭子,鞭梢總是最后才有反應。

還有“預備動作”也關鍵。比如角色要跳起來,起跳前會先下蹲;要出拳,胳膊會先往后收。缺了這個緩沖,動作就像被按了快進,看著突兀。觀察生活里的動作,總能發現這些藏著的預備信號,動畫里照搬過來,畫面就會自然很多。

2、讓動作“有重量”的技巧

畫同樣的抬手動作,小孩和壯漢的畫面處理肯定不一樣。壯漢抬手慢,下落快,因為肌肉發力有慣性;小孩動作輕,可能帶點彈跳感。這就是“重量感”的體現,通過調整動作速度和幅度實現。

搞懂動畫第一步!動畫基本原理有哪些?收藏備用圖片

3、速度變化也有講究。物體下落時,離地面越近速度越快;剎車時,車子會慢慢減速直到停下。這種“加速度與減速度”的規律,能讓觀眾感受到力的存在。畫的時候別讓動作勻速進行,適當加減速,畫面立刻就有了張力。

4、讓角色“會說話”的細節

角色生氣時,不光是皺眉瞪眼,可能拳頭會握緊,身體微微發抖;開心時,肩膀會放松,腳步都帶點輕快。這些“次要動作”能讓情緒更飽滿,就像人說話時會不自覺擺手,動畫里加對細節,角色立刻鮮活起來。

另外,動作不是越滿越好。比如角色說完一句話,留零點幾秒的停頓,讓表情多停留一會兒,觀眾才能接住情緒。這種“停頓”的運用,就像說話時的換氣,少了會讓人覺得喘不上氣。

現在回頭想想,動畫基本原理有哪些?其實都是從生活里提煉的規律。把這些原理練熟了,畫出來的東西才會讓人覺得“對味兒”。

搞懂動畫第一步!動畫基本原理有哪些?收藏備用圖片

要是覺得理論太抽象,想上手試試,推薦用萬彩動畫大師。里面有現成的動作模板,能直觀看到原理怎么應用,新手跟著調調參數,很快就能畫出流暢的動畫,對理解這些基礎原理特別有幫助。

萬彩動畫大師官方下載地址:http://www.hrddomp.cn/